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强省,但她的教育往往不能和经济成正比,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脑袋支配着成人的身体,成人想做的事她的智商却承受不了;从广东18―23岁年龄段的学生看,学生的地位――无论“优生”、“差生”、“乖生”和“顽皮生”都会给予平等地受教育、发展个性的机会。并且还对沉闷的课本进行了科学的加工,使其生动、让人乐于接受,可以说一切都体现得那么完美,然而唯独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不知道为什么就给偏偏忽略了,那就是把学生、教材和媒体等联系起来的重要角色――教师。
教师,是一个将抽象教材形象化的艺术家,是一个关心孩子成长的第二父母,是一个开启学生生命与智慧的“钥匙人”,更是人类未来希望的寄托者。所以,教师是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,更支配着我们祖国的未来。但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,改革的光辉却没有降临到他们身上,他们热衷于教育事业,怀着为孩子奉献自己一生的愿望,但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与矛盾,显得有点“力不从心”。但对最重要的平时教育却不怎么样了,教师为什么会变得如此“力不从心”?
从教师的精力看。教师是人,跟其他人一样也是一个平凡的人,组成他们的同样是血与肉,并不是钢与铁,同样有累的时候。他们(特别是班主任)在学校里要上课和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,晚上有家庭的教师还得顾着自己的家,做家务、带孩子等,还有的业余时间要到进修学校读书和读本科、研究生。这可以说是疲惫不堪了,想一想,这样的人,工作效率会高吗?恐怕很难了。我想,教师精力不足是困扰着教育发展的一个原因。从教师的压力看。教师的精力不足,是教育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,也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重要问题。此外,目前教师还面临着“巨大的压力”,这使教师的腰弯得更低了。
首先,是某些教育专家对教师评价的失衡而产生的压力。
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从原来单项的“成绩评价”转为多方面评价,例如“合作意识评价”、“生活意识评价”、“创新意识评价”等等。新瓶装旧酒,地基打不牢,楼盖得越高越糟糕,对这一点人们都能形成共识。教育是基础,基础打不好,后果不堪设想。始终以学生成绩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,使得某些怀着“大教育观”负责任的教师,顶着上级的压力、顶着拖低校平均分的羞辱,进行素质教育。但是,却承受了不应该承受的压力,这是师魂的体现,但也是教育界的悲哀!
其次,是被淘汰的压力。
对于教师被淘汰的问题,社会各个方面断断续续都有一定的报道,如“现在的教师素质太低了……”、“N年以后小学教师全部要达到XX学历……”、“教师也有下岗……现在准备建立教师下岗中心”。这些词句随着“教改”的深入,如一枝枝钢针似的,插入教师们原已沉重的心中。根据2002年1月某教育网站的网上调查结果,在被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大约89.8%的教师产生自己会被淘汰的感觉。想一想,一个处于忧虑中的教师、一个心里不踏实的教师,他自己会怎样对待工作?他的学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?从心理学的角度看:一个人要发展得更好和提高工作效率,也在于他心情的舒展。可偏偏现在的大多数教师因为劳累、压力,特别是在“应试”与“被淘汰”压力的折磨下,使他们的心情舒展不了,那怎样会将愉快的心情带给学生、影响学生、熏陶学生,怎么会使学生在赏识中满足自己各方面的精神需要、探究需要,更怎样会“心甘情愿”去做“春蚕与蜡烛”呢?
从教师的能力看。教师的能力,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的教育与管理能力。可是,当今已是21世纪了,陈旧的那一套在今天往往已经过时了,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,作为教师是不应该死死抱住它,并应用于学生身上,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可悲的,一不小心伤了孩子的自尊心,断送了孩子的未来。所以,我们教师应该多学习。结果,矛盾又来了。精力、压力和时间的制约下,大多教师往往如自己教的学生一样,从“我要学”无端地转变为被动的“要我学”、“逼我学”,被动地接受教研员的知识,不能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目的性教研、总结与自我提高。从教师工作的环境看。由于中国的国情,小学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女性,班主任也多为女性,更由于一些上级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尺度失衡,造成了教师“护分”现象。故此,在部分学校,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“斤斤计较”的消极现象,并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,使一些对教育满怀信心的教师不能“大展拳脚”,为教育服务。所以,这也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,其隐性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的。
从教师的心态看。(因为我老妈是老师)由于区域原因,教师的收入相差较大。省、市、区、校之间的教师工资虽是一样,但津贴、奖金等收入,却因为地区的财政收入的差异,而导致教师的真正收入相差甚远,致使引起教师心理失衡。就广州市来说,从2001年1月起,广州提高了市直各机关统一工作岗位津贴标准,增加公务员的工资收入,使市直各机关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市直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。
综上所述,明显地看出教师的确比学生更需要减负,因为压在教师头上的“包袱”实在太重了!有一位金融学家讲过:“如果要一个行业蓬勃发展,那这个行业的员工就应该感觉不了太大的压力。”换句话来说,如果我们的教育需要教师用尽全力去工作才能做好,那就是当今教育的悲哀。为教师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。在心理方面给广大教师减压,切忌以“淘汰”、“下岗”等促进教师学习。放宽教师自我进修的时间,减少强迫性、低效果的进修,正如我们常说“教育在于激发与引导”一样,上级领导要激发与引导教师进修学习,而不是以命令、吓唬的方式和口吻逼着教师学习。其次,上级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客观的同时更要带有倾斜,多看教师的闪光点(就如教师多看学生的闪光点一样),对教师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,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缺陷与不足。多肯定,少否定。最后,对《教师法》对教师工资与补贴的有关法律规定,要做到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。避免教师与教师之间收入的失衡现象,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不拖欠工资、补贴。让老师们的付出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。
总之,教师是一个人,是一个会累、会怕、会恐惧、会有情绪的人。同时,他(她)也是高尚、无私的教育工作者。所以,我希望我们的人民教师可以得到重视,甚至更高的重视!因为,祖国的未来是靠人民创造,而未来的人民,却需要人民教师去栽培!